在田野间耕耘的6年时间里,她一步一个脚印,用知识育良田,让科技兴农的梦想照进现实。
今年,她带着“关于鼓励稻田种养循环模式,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”的建议第二次走向全国两会,继续编织和续写她的科技田园梦。
她叫田淑娴,是在乡间养鸭养虾的农学硕士、是带着乡亲奔富路的全国人大代表、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赤壁“新农人”。
如今,她的娴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实现年产值500万元。
在她的一方田地里,高标准农田上空,无人机平稳掠过,播种施肥;田块里,高速机械驰骋阡陌,竞速耕耘;田间禾苗迎风起浪,鸭蛙争鸣……科技正悄然改变着农村的耕作场景。
田淑娴“用知识发展现代农业”的美好愿景也在日复一日与稻虾为伴的平凡日子里变得掷地有声。
“今年新建了智能化育秧工厂,引进了水稻育秧精量播种机。”
“经过几年的摸索,探索出‘零排放微生物稻虾鸭’模式。”
“这两年,又陆续试验出稻油、鱼鸭、藕鸭等多个生态种养模式。”
田淑娴一再尝试,希望能最大化地利用每一寸土地,让健康高效的稻田生态系统成为能让村民走向富裕的新方程式。
在科技的加持下,微生物“稻虾鸭”“稻再鸭”等生态循环种养技术的开发利用实现了每亩年产值6000多元。
合作社每年吸纳农户入社就业、自主发展产业或土地流转增收近50万元。
她所在的赤壁市中伙铺镇安丰村也已建成生态农业实验室、田间微生物培养室、水质检测室等,还建设了50亩微生物稻虾鸭科研示范基地、1000亩生态种植养殖基地、1000平方米禽蛋加工厂……
她养出来的小龙虾,在优质的水体环境中成长,健康肉满。将鸭引入稻田养殖,稻美鸭肥,鸭肉和鸭蛋的品质及口感均有提升。
田野中化肥农药的使用少了,白鹭、野鸭、萤火虫等野生动植物也多了起来。
与此同时,她还在探索“稻虾鳝”“稻虾莲”等多种种养模式,目前进展顺利。
从小长在农村的她,目睹过父辈汗洒黄土的艰辛,深知扎根农村的不易。作为“新农人”,她遭遇过4000多鸭苗因疫病和高温天气大量死亡,最后只剩400多只的窘境,她也正经历稻田种养结合模式的推广受技术制约、相关设施和政策不够完善带来的乏力感。
“我不敢停步,这条路上还有很多难题要攻克。”田淑娴表示,一定要以实际行动发挥代表作用,立足本职,带头示范,争取早日把自己的生态农场建设成绿色低碳智慧的现代化农场。
她亲手绘制的现代生态田园图不再是梦,正朝着她的预期变得立体清晰、触手可及。